1975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刚刚成立,人才寥寥,很多科研技术难关亟待解决。她欣然服从组织安排,告别从事了近30年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开启了新征程。
面对新学科、新问题和新的工作环境,她没有任何怨言,几十余年如一日。“科研的成就必须建立在长期艰苦的在一个方向上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她就是徐晓白,我国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资料图】
徐晓白院士
1927年,徐晓白生于江苏苏州。父亲才学横溢,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从小便养成了她好学上进的性格和习惯。1944年,徐晓白以优异的成绩从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1948年,大学毕业后,徐晓白走上工作岗位,来到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现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职。其间,她师从我国著名化学家梁树权先生,从事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完成多篇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徐晓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投到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的柳大纲门下。她追随柳大纲的脚步,在无机化学领域收获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奖励。
1953年,徐晓白接受了研制新型卤磷酸钙日光灯荧光材料的任务,担任项目组副组长。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徐晓白分秒必争,以实验室为家,没日没夜地开展科研工作。当年年底,项目组便完成实验,掌握了数种发光效率高、具有不同色校温度荧光料的制备方法。经过几年的反复实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中国最先成功研制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料,并实现工业化应用,促进了中国照明事业的发展。直到今天,卤磷酸钙仍然在照明行业被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原子能方面的任务,徐晓白又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核化学研究。她先是承担了合成从四氟化铀到六氟化铀之间的中间氟化物的任务,合成了一系列纯净的中间产物并阐明了工艺的优选条件。而后又参加了分离铀铝合金元件研究,并将铀的回收率提高至99.5%,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75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成立。根据国家需求,徐晓白告别了从事近30年的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工作,改行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
1980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徐晓白由环化所派遣,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修。她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加上丈夫胡克源的热情支持,她便把家庭和女儿全部交给了丈夫,踏上了去往异国他乡求索的行程。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曾列出94种致癌的化合物,其中有15种属于多环芳烃,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和危害。在美期间,徐晓白的主要研究对象便是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
徐晓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照(右一为徐晓白)
一开始,研究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这让她的合作教授颇有微词,认为项目即使投入了,也很难出成果。但徐晓白坚信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她承受住了周围人的质疑,坚持自己的实验方法和观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各种实验手段,徐晓白从大量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有机溶剂提取物中分离出上千个级分,对数据反复分析处理后,终于提取到了一系列致突变和致癌物。1981年,徐晓白首次报道了从柴油机颗粒物中检出的强致癌物2-硝基芴,继而又详细报道了五十多种硝基多环芳烃及含氧硝基多环芳烃等直接致突变物,并在美国的权威科技期刊上,发表了2篇被学界公认十分具有创造性的论文。
徐晓白在美国与学者们合影(右三为徐晓白)
这是关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环境风险研究的重要突破,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对其他国家的大气污染研究也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更是成为当时美国有关部门决策是否实施柴油机化的重要依据之一。徐晓白也因此收获了来自美方的高度评价,她忘我的精神和高超的学术水平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重。
1982年,徐晓白回到北京,立刻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环境化学事业。1984年,她发表《硝基多环芳烃——环境中最近发现的直接致突变物和潜在致癌物》,主持了京津大气空气污染物变化研究的课题。1991年,她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八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该项目的实施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带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
1995年,她受国家环保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为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徐晓白根据多年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和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现状,组织业内专家,联名给政府上书,呼吁中国尽早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在她的助力下,2001年,中国政府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2004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书,同年11月《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
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评估会合影(第一排右二为徐晓白)
从事科研工作几十余载,面对一个又一个研究领域,徐晓白从不退缩,她以实际行动让“不可以”变成了“不,可以”。她多次以获奖第一人的身份荣获各项重大表彰,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获重大基金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晚年时的徐晓白,仍旧坚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同时还投入很大精力在培养学生上。她言传身教,在学术上严格把关,善于引导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开拓前沿研究领域。
2005年,徐晓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
曾有人称赞徐晓白为成就卓著的巾帼豪杰,她的坚强、厚德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难以忘怀。“一个向着目标奋进的人,世界也会给他让步!”徐晓白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攀登上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为人生绘出了绚丽的画卷。而她强烈的爱国心,为了国家急需全力以赴的科研精神,也成为了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和鼓舞后辈科研人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