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本叔
出处 |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
这两天,刘亦菲被霸凌事件引发全网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开始,有人在网上爆料:“小时候揍了好几次天仙,现在想看她还得开会员。”
而面对网友的谴责,依然满不在乎:
“我已经揍过了,小时候做过的事情又不能改变。”
虽然事情的虚实还未有定论,但这种不知悔改的态度,着实激怒了网友。
紧接着刘亦菲曾经一段关于霸凌的访谈就被扒了出来。
采访中,刘亦菲说自己有段时间特别郁闷,总是被欺负。
有时她上课坐得好好的,突然有女孩过来扯她的头发,还拿笔在她身上画东西。
遭遇霸凌的刘亦菲跟他们吵了起来,第二天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校长。
几个霸凌者最后被罚一个星期不能上课。
这段采访让舆论再次被引爆,截止到目前,这个话题的浏览量已经高达5.6亿。
其实校园霸凌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提及。
公众人物的声音尚能被听到,但在我们看不到的隐秘角落里,更多人只能忍着屈辱,将委屈默默咽下。
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中,王晶晶讲述了自己被霸凌的一生。
上学时,一次同学打闹的时候打碎了她的杯子,王晶晶同桌随口说了一句,这杯子300万呢?
谁也没想到,这句玩笑话很快被传播到全校,引来无数人对她的指指点点。
有人宣传她自称杯子“300万”只是为了刁难同学,有人嘲笑她龅牙,还有人造谣她当性工作者。
一盆一盆的脏水泼在她身上,渐渐的,她成了同学口中炫富、整容、男友无数的“神女”。
走在路上,陌生的学姐会叫住她,突然打她十几个耳光。
围观者很多,但却没有一个上前阻拦。
一名男生假装成爱慕者,骗到她穿内衣的照片后发到校园贴吧,掀起一轮轮对她的荡妇羞辱。
日复一日的校园霸凌,让王晶晶彻底崩溃了。
她吞下40粒药物自杀,被家人及时救回。
结果转头就有人嘲讽:这招太老套了,有本事真的去死啊!
在最好的年龄,王晶晶始终活在校园霸凌的阴影里。
而多年之后,记者再次联系到施暴者时,他们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把所有的过错推到王晶晶身上,只留下一句冷漠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样的论调,我们太熟悉了。
每当霸凌发生,总是有人质疑:别人怎么没事,为什么就打你?
但现实就是,很多霸凌的发生没有原因,只有毫无由来的恶意而已。
正如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中,当施暴者被问到为什么只欺负这个孩子时,他们说:“没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在施暴者看来,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犯错与否,总能找到理由,去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他们根本不在意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痛,也不会愧疚,只会堂而皇之地满足自己内心的恶意。
可怕吗?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理由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这次的受害者是刘亦菲,下一次,又会是谁呢?
这次刘亦菲被霸凌事件中,让人愤怒的除了霸凌本身,还有霸凌者毫不在意的态度。
似乎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年代久远的一件小事。
这让我想起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一次同学聚会上,霸凌者拿着话筒,面带笑容给被欺负女生道歉:“真的不好意思,因为当时年少轻狂。”
在后续的采访中,他们中有人笑着说:那么小的事大家都忘光了。
一句轻飘飘的“年少轻狂”,就想模糊受害者受到的伤害。
一句“大家都忘了”,就想要堵住受害者的嘴。
道歉了又如何,伤害难道就不存在了吗?
其实正是那些对他们无关痛痒的“小事”,让受害者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
还记得和杨幂、邓超合作过的小演员邵一卜吗?
2021年11月7日,在一个很平常的周末,她对妈妈说“我去跑步了”,然后从六楼一跃而下。
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这次跳楼造成的伤害很多都是不可逆的。
这个时候,妈妈才知道女儿在学校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开始,班里的同学在教室公然喊她“绿茶”、“恶心”。
很快,这种造谣就演变成了孤立和排斥。
哪怕有同学找她说话,也会被人拉走,警告不许和她玩。
班里发卷子,发到邵一卜那里时,就被会同学刻意跳过,碰到她的东西时,会故意做出一副感到恶心的样子。
老师表扬优秀学生,只要提到邵一卜,掌声立刻戛然而止。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可以说,压垮邵一卜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霸凌只发生在学校,等到进入社会自然就好了。
但很大一部分人,身体上的伤恢复了,心里却始终迈不过那个坎儿。
哪怕走出校园,那段痛苦的经历也会如附骨之蛆般,如影随形。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因为被霸凌的经历,对小孩产生了心理阴影。
他发自内心的讨厌那个年龄的小孩子。
这种厌恶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和三观的成熟而消失,反而越演越烈。
他的经历不是个例,在网上随手一搜,就能看到多少人对小时候受到的霸凌难以释怀。
正如黄执中所说:
“每一个人心里头,都有那种你以前经历所造成的空洞,你花了一辈子都填不满。”
并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被时间抚平。
霸凌者的一句“小时候不懂事”,对于受害者来说就是一辈子的阴影,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那么受害者的出路在哪里?当遭遇霸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点刘亦菲的做法值得参考。
她不是一味的选择忍让,也不是和施暴者大打出手,而是寻求老师和校长的帮助。
关于校园霸凌,最高人民检察院给出的是“NOT”原则。
N代表NO(不),O代表OFF(离开),T代表TALK(说)。
勇敢表达拒绝,抓住机会逃离,大胆地说出来。
法国心理学家丽兹·巴多里在书中点明:
“有些孩子欺负别人时,并非完全为了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仅仅是想知道,被欺负的孩子底线在哪里。”
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沉默,一味的忍耐和退让只会换来更加肆无忌惮的伤害。
而阻止校园霸凌,预防悲剧发生的另一关键点在于我们每一个人。
当孩子陷入校园霸凌的困境,外界的援手便是他们最后的依靠。
这双手,可能来自父母。
郑州一位女孩因为遭遇校园霸凌,选择离家出走。
父亲知晓事情的经过后,第一时间告诉她:“谁打骂你?爸爸给你做主,替你讨回公道!天塌了,爸爸给你顶着。”
父母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永远不要漠视他们的求救。
一句简单的“别怕,有我在”,对孩子而言就是莫大的支持。
这双手,可能来自同学,朋友,邻居。
去年12月,湖南辰溪中学有个女生被殴打的视频传遍网络。
短短两分钟的时间,被打了33记耳光,被踹了16脚。
因为求助无门,她只能长期忍受同学的欺负。
可视频被同村的村民看到后,整个村子都团结起来,势必要为女生讨个说法。
最后,在他们严厉控诉下,霸凌者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没有人纵容这场暴力。
这群村民的善意,不仅为女孩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也让故事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这双手,也可能来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最近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让人无比动容。
在餐馆,一位女生因为短发被同学辱骂。
正当霸凌者变本加厉时,一旁的短发女生霸气站了出来:“我说不要动她。”
霸凌者狡辩:“我在教她什么是女生,我们学校的女生都留长发。”
女生直接怼了回去:
“不需要你教,你是她哪位?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的同学,你们还小吧。”
“我也是短发,中性风格,你是在说我吗?”
“现在她是我的朋友。”
几位霸凌者被短发女生怼的哑口无言,灰溜溜的离开了。
随后女生把被霸凌的女孩喊道到身边,告诉她:
“如果有人说你,女生就该有女生的样子,你不要有一秒钟的时间怀疑自己,用自己的方式瞪回去。”
在被欺负的时候,遇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这种朴素温暖的正义感,也将会成为照亮女孩的一束光。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外界的沉默,是对施暴者最大的庇护。
而只有当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类似的霸凌事件才会越来越少。
发布于:山东